对于文献记载的紫金砚的考证
如前所述,宋代许多文献记载,紫金石的产地在青州。其实,那里是红丝石的真正产地,而红丝石在唐宋时期就是全国的名砚了。据我们观察,青州-临朐一带现在称作紫金石的石材,只不过是红丝石的不同层位而已。经过检索,自唐宋以来,那个地区并没有出土紫金砚的记录。
在本世纪初,安徽淮南地区声称发现了紫金砚,说是依据米芾的记载,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商标。众所周知,米芾的书法作品或者著作中只说产地是琅琊或右军故里。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淮南不是右军故里,琅琊的范围也到不了那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近几年来,在鲁南临沂市,陆续出土了9件宋代的紫金砚,它们多是实用的砚。文献记载与实物的出土相吻合,证实米芾的说法是对的(图3)。尤其是2005年在临沂城东南方向小皇山发现的明代沂州卫指挥使李瀚等人的墓葬,出土了2件前朝的紫金砚,是国内用考古发掘的手段从墓葬里面出土紫金砚的铁证。这是我们迄今已知紫金砚在明代使用的证据。关于李瀚墓葬出土的紫金砚,是宋代的传世老砚还是明代按照宋代的样式制作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上述发现之前,许多人只是根据过去首都博物馆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2方砚台论述紫金砚,尤其是以前者为主。其实,在地质学上,一个地层的分布,往往可能是几十、几百公里。而那些没有地质学常识的人们,往往容易出现“管中窥豹”、“瞎子摸象”的可能。拿一个层位中的一块石头样品,作为标准化石,凡是不符合这个样品的,都不予承认。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性问题,同一个地点的岩层,还有上下叠压与分层的现象。而它们的微结构与颜色则有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别。这就像端砚有许多颜色那样,你不可能拿紫端代表全部端砚的颜色,甚至用紫端作标准,否认绿端、黄端、白端等等存在一样的道理。